首先因為道士是太上弟子,有神將護佑,在超度的適合,道士要仰仗神力才能超度,而不是通過自己的來超度,有神在還怕鬼嗎?
更何況你不覺得這個世界上,人比鬼可怕嗎?我連人都不怕,怎么會怕鬼了。
不是沒有經歷過靈異詭異的事情,也有人受到陰邪理論的侵害,但是鬼害人,永遠沒有人害人多,鬼坑人,遠遠沒有人坑人多,對人傷害最大的不是鬼,是人,壓迫迫害人的也是人,幫助人的還是人。
我們活在世上,擔心被鬼侵害,不如擔心被人侵害,人心比地獄還可怕,如果遇到作惡的人,我們不能因為別人作惡,就詛咒別人,別人做錯事了,我們沒必要跟著錯,如果對方犯法了,讓他受到法律的處罰,而不是一樣的用錯來對錯。
我們活在世上,做錯事情了,悔過向善,贖解罪孽神會保佑你的,但是死不悔改,哪怕是神想幫你想救你,也幫不了你。

道士超度亡靈,最不怕鬼的一點還是心中并無虧心事,何必怕拿鬼敲門,人活在世上沒有做虧心事,也不用擔心有鬼神上門。
做一個不迷信,不盲從,不消極,不沖動,不偏激,不放縱,不自傲,不自卑,守仁義,尊道德,有信仰,有擔當的好人是不用怕鬼上門的,這世上最辟邪的就是人身上的正氣!
文/梁興揚
神秘的道教超度法事,招魂幡上的鬼魂!
壹
進入農歷七月,是一年中法師們最為忙碌的時節。七月是冥界的假日,也許是上天仁慈,一年中留出三個時段作為假期,讓陰間的鬼魂得到陽人的供養。而在七月中元節到來之前,即七月十四日晚上亥時之前超度已亡故的先人或冤親債主,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因此,全國各地的道觀或道場都會舉行超度法會。而超度也變成對亡魂最好的犒賞,讓其能量有所提升,以便找到更好的地方投胎轉世。
七月中元節,為道教三官大帝之地官下降普渡眾生的時節,是上天慈悲大赦天下的時刻,也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行十方界救度有情眾生脫離苦海之時。因此,七月陰氣較重,大街小巷都是些無主孤魂,或徘徊在廟門口,或跟著香客進廟,希望在超度法會上被超度。有時候,當法師手持手搖招魂幡、口念誦咒語時,這些孤魂野鬼便會趁機前去一并被超度。因此,超度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貳
當然,也有一些鬼魂怨氣較重,氣場污濁而難以混入超度場所。特別是那些在某個地方死于非命之人,通常無法離開遇難地點,成了“三不管”,即天不管、地不管、人沒法管。因此,若死于非命之鬼魂通常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能徘徊在遇難之處等待被救援拔度。很多鬼魂可能等待多年都未曾等到機會,于是怨氣日重,開始設置多種障礙或障眼法,去影響那些時運較低、大限將至之人,使其發生意外,然后這些鬼魂揪準時機下地府。這就是為什么出過事的地方會接二連三的出事的原因。
今天早上,一位廣西的道友發來一些照片,并講了幾個關于“水鬼”的真實故事。道友說,廣西南寧有一個水庫,或姑且成為湖,岸邊怪石嶙峋,一看就知道是兇險之地。他說,這里每年都會淹死數十人個人,多半是孩子,也有成年人。有時候,即使在近岸水域都會無故被淹死。為了對治“水鬼”拯救眾生,當地人請了一位茅山道士在岸邊做法,書符于大石之上鎮之。果然,后來淹死的人越來越少了。
實際上,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案例,特別到了七月,意外的發生幾率總是要比平時高很多。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超度。一般情況下,到意外現場設壇超度是最直接的,也可以遠程超度,即采用招魂的方式將冤魂招來,通過書符、奏表、誦經等儀式請上界派兵幫忙處理,或至地府交涉懇請接納被超度的鬼魂。這是一套較為復雜的程序,一般人是看不懂的。
叁
當然,所謂超度,一般情況下是由神靈幫忙完成的,超度的法師只是一種媒介。一位崳山派道友告訴我,每次超度請神,太乙救苦天尊都會應請而來,如一陣風一般將所超度的鬼魂接走。她說,有些鬼魂前來苦苦哀求超度,有些鬼魂則偷奸耍滑,盡說些漂亮話,有些則要求這要求那的,甚至有出陰招偷襲她的,總之形形色色。因此,真正的超度,光靠念經解決不了問題。被超度之時,鬼魂通常會規規矩矩附在招魂幡上或專門劃定的區域里聽令。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凈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復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于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于心,簡于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后的不透徹,明白后的不明白,難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復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閑,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后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里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負擔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復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松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么活。處境在于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復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向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注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注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于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
每當遇到那種冥頑不靈的鬼魂,她只能祭起法寶收之。也許,所謂的慈悲,僅針對那些尚有善念的鬼魂而已,對于那些不聽勸解的,也許直接收服才是正道。從道友的各種經歷看,當一名道教法師也許是極度危險的,否則,還沒替天行道,可能就以身殉道。因此,奉勸那些一心想書符念咒、斬妖除魔的慕道者,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身份,除非你原本就是上天指派下界普度眾生,否則,遇到一些狠點的鬼怪,也許就麻煩了。
肆
記得家師說過,一個真正的法師是經過累世修行的道士,而且是上天派下來普度眾生的,帶有相應的使命。來自天上的人往往擁有各種獨特能力,有些在孩提時代就已經表現出來,如莫名其妙地懂得治病、驅邪等,有些則在成長過程中慢慢顯現。
這些人通常自帶法器。這種法器并非是有形的物品,而是當做法事、超度鬼魂、大戰妖孽時可以信手拈來使用。有些法師會在行法之后得到天尊加持或賜予法寶。
這種上天指派下界的人會有些坎坷,在行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其道行會在每次行法之后得到提升,功德也會不斷增大,而且不會輕易以身殉道。根據道友說,真正的法師必須心正且純凈,否則,如果心術不正的話,再如何念誦請神咒或焚多昂貴的香,祖師爺都不會臨壇的。如此看來,修道是行法的根本,行法而不修道,可能會引火燒身。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