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佛教教義,明明的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又說,人現在所有的榮辱禍福都不外是前生所種的業力(因)所致。換言之,當人活看時所種的什么因,死了后,這些因(業力)便也和他一同而去,而成為未來的果報。如人在世犯了十惡業,這些重業便會促使此人在來世變得極其痛苦(至于應該變成什么,投入那一道,以及如何受苦,佛教無確定之答復),此即眾所共知的因果律,佛教徒為此因果律常常自傲說:種什么,收什么,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但是,說也奇怪,在佛教中這個最根本的教義––因果律,卻被一種外來的非佛教的思想推倒了,這就是所謂超度亡者,為亡者祈求冥福的行事,好象在半路里殺出了個程咬金。
原來,釋迦牟尼本人很少提到有關死人的事情,他不單自己不去參加當時的任何葬禮(婚禮亦然),并勸弟子們也勿參加,因為這與修道并無益處,釋迦一生主張自力修行,當臨終時還苦勸弟子們「汝等當精進勤修,不可放逸」!釋迦直系的弟子們都是努力于自燈明,法燈明的自力修行者。但是,由于時空的變遷,以后的佛教逐漸開始變質,外來思想不斷滲入佛教之中,(信徒們搬進來外來思想擬予以調和一致)最后也就失去了釋迦佛原有的精神了。

當佛陀死后三百余年左右(元前二○○年頃?),部派佛教盛行于印度(當時尚無大小乘之別只有二十余派的部派佛教,各倡其說各行其道而已)其中一派的「說一切有部」(以后成為小乘之祖)采取了印度原有的思想––細身說,而成為佛教的教義。按照古代雅利安人的思想,以為人死了后,亡靈便變成很細小的細身(Suksmasirisn)而去天國云云。有部吸收了這,而稱之謂中有,主張人在死后至進入輪回投胎前的一段時期為中陰期。(見圖)?
中有(Antrabhara)是由Antra(內部的)和Bhara(發生)兩字復合而成。也可譯成中陰、中蘊,意即死有(人死去)與生有(投胎)之中間的一種存在,稱為中間的有。換言之,這個在去轉輪回投胎前的存在,便是人的靈魂。(佛教不用靈魂兩字,但到底是什縻主體轉輪回呢?佛教中各說各的,迄今尚無一定的教義。有的主張人的第八識去轉輪回,有的主張是業力,有的主張是自我)靈魂便在這個地方靜候過關。有部到底有否再進一步為亡靈舉行超度儀式,由于年代久遠,鈇乏正確記載,無法獲得確據。但在今日的中、日佛教界中,大抵把這個中陰期定為七七四十九天(意即亡靈要在此地渡過四十九天,然后才去轉輪回),每逢七天,則延請僧侶為亡者舉行佛事,藉此為生存在中陰中的亡靈實行追善以求超度,此即中陰法會(中陰佛事)。
在中日兩地,這個為死者超度的習慣,雖已牢不可破,但是大多數的真正虔修怫道的高僧們仍不把這事看為是佛法。他們大都解釋成,替死人念經不是為了死人,而是為了安慰尚活著的活人,使他們也能領悟佛道云云。也有較離譜的看法是,替亡者念經,為的是使在中陰虛的第八識獲得轉迷開悟的力量。日本佛教大學教授冢本善隆博士,某次應我的詢問答復這問題說:「第一,為了安慰活人,而替死人念經。死去了的人,業亦隨他而去,念經拜懺對死人已不發生任何效力。第二,為了增加寺院之經濟收入,故僧侶為死者念經超度」,當時有一學生舉手反問說:我們替死人念經難道都是為了錢嗎?「不為錢,是為什么」?博士不客氣的再反問了。冢本博士(他是和尚)的學者態度,實在值得欽佩!再如中國的佛教法師默如說:「念經拜懺,這是佛教國家所通行的,現今有些人訾詬經懺,認為這不是佛法,呼念經懺者為念經懺鬼子」。(「當代佛教講演集」第十二頁)我以為這些厲聲批評靠趕經懺混飯吃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呢!
在上文早經提及,根據佛教,人死后,生前由己所造的業便和他同去,這是再也不變的因果律,因此,從佛教教義來看,活人化錢請僧侶為死人念經拜懺,是毫無一點用處的。許多拜懺的法師們大都心中有數,只是不愿說明而已。但如有僧侶們強調依靠念經拜懺,能超度亡靈,那末因果律便應該打倒了,如再口口聲聲講因果報應,那他便是在說謊騙人了。因為既然在死后還能獲得意想不到的超度救拔,那么活人信佛教還有什么意義呢?豈非都在自討苦吃?死人都能一律獲得超度,或往生凈土,或游入什么涅盤,那末堂堂的因果之理,該從佛教教義中除去了!因果律由于人為的經懺之「功」,豈非已被推翻了嗎?我所尊敬的基督徙毛懋猷先生說得好:「如拜懺念經可以超度亡魂,佛教可以取消了,因為社會上只要養三五個和尚就夠解決死后問題,何必還要宏法干嗎?」
人如確信因果律,便不能再信替死人超度有效的事了;人如信替死人超度有效,因果律便和他沒份了,兩者漸然不能并行的。
不過,話得說回來,這個替死人念經的佛事,能在中國民間流行的原因,乃是由于活人眼見自己所親愛的人死去,心中恐懼悲哀,害怕他去投胎成什么牛馬之類,或在什么地獄中受痛苦,因此化些錢延請儈尼念些佛經,渴望死者之靈魂得以超升,享受平安快樂,這也是人之常情,但這不過在自欺欺鬼罷了。今日有不少僧侶們,一面高講因果報應,一面又在替死人念經超度,我真不知道他們該怎樣對得起釋迦牟尼和亡者,以及化錢請他們去拜懺的人呢?!什么慈云懺主的凈土懺,四明大師的大悲懺,悟達國師的水懺,四十九天的梁皇懺等等,莫不都是配合國人需要,只在中國才受人使用的東西,和佛教原來的教義,不知已離了幾百個十萬八千里了。
賢貞女士,你所提到的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會,這個原來亦非印度佛教本家所有。據學者考證結果,盂蘭盆經是中國所寫的一部偽經。至于七月初一起開鬼門,七月廿九關鬼門,原是中國固有的民間信仰。七月十三日在門前點火迎亡靈回來,七月十六日點火送亡靈回去,起源于「周禮」,道教以后也提倡了中元節,在七月十五日祭鬼。由于各種思想的匯合,而產生了今日七月間祭拜祖宗的習慣。佛教在每年比時,由法師們念經作法,超度那些所謂倒懸在地獄中的痛苦亡靈。這好象很好,但在七月底又再送這些亡靈回老地方去受苦,實在太殘忍了!等到明年七月間,再請他們出來,供點東西給他們吃吃,念點佛經替他們消災消災(?)以后到了月底又再送他們回去。這樣,每年重復迎送,成了二種習慣,活人都變得麻木不仁,從未想到到底自己是否真在紀念祖宗?只成了一種為了面子的敷衍之事罷了!關于祖先崇拜的不少問題,不久后,我另有專文詳述,出版單行本,出書后當奉上一本。好吧,今天就談到這里為止了,祝你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