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書,傳承遠古,經千百年來各代先賢的注解而成其萬經之首。巜易經》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就是以數字,方位,天文,時空,地理,陰陽五行,天體星象等而總結變化出的一種概率,取其吉而避其兇。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的理論是科學的,掌握之對人們的行為規范和生活生產經營是有幫助的。之所以以易取名,易變化也,每一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環境,乃至不不同的思維和眼神,語氣輕重等的變化都會產生不同的易變。所以易就要掌握其規律而適應其變化,取取吉吉用兇者棄或避之。
讀懂《周易》并非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正如李鏡池所說“二千余年來能超脫《易傳》而立新說,還《周易》本來面目的未見一人”。這個說法其實并不過分,那些號稱是易學專家的,你問問他《周易》這本書究竟在說什么,他也不會給你說出個子午卯酉來。
為什么說易學是門假學問,因為易學首先要立足于《易經》,你所講的道理都應當來自于經文的具體內容,而偏偏整個易學講的都是經文內容的題外話。或者說易學本身就沒有搞懂經文在說什么。易學只是停留對古經書內容和性質的猜測階段。雖然抬舉得很高,其實一點實質內容也沒有說。
《易經》只是易學的一個神話對象。那么《易經》還有沒有可能被我們讀懂呢?首先我們就要知道什么才算讀懂了它?什么是讀懂《易經》的標準?一些基本問題是要回答的,比如,六十四是怎么來的?干什么用的?分別代表什么意義?卦辭和爻辭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這樣段?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就不能說已經讀懂了它。
要讀懂《易經》,就不要迷信成說,堅持理性思考。對于古人的已有結論,要懷疑批判的態度,要讀懂《易經》也并非絕無可能。我研究《易經》有些心得寫在《周易探源》一書中,可以供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