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道教音樂中包含有眾多的曲目和曲調,內容繁多。有的表現召神遣將時的莊嚴氣勢、降妖驅魔時的威武果敢;有的表現祈福祝慶時的歡樂輕快;有的贊頌神仙的優美恬靜;有的表現祈禱養煉時的悠揚縹緲。
總體來說,道教音樂的聲音清淡純真,似清風流水;曲調恬靜優美,給人一種虛無縹緲、來自遙遠天外的感覺。
南朝劉敬叔的《異苑》說:陳思王游魚山,忽聞空里誦經聲,清遠遒亮,因使解音者寫之,為神仙之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這步虛聲就是道教的樂曲。
所謂步虛曲,也就是因為其音韻,仿佛是眾仙縹緲行于虛空時歌誦之音。這首曲調風格古雅、清淡如水、長流不息,是集喧囂和空靈于一身的無為妙韻。
再比如《白鶴飛》,樂曲舒緩似駕鶴遨游,給人一種超越人間世俗、達到神仙的超然境界的感受;還有《太極韻》,曲調玄妙、虛幻縹緲,表現出對道的至誠之心,抒發了自然無為的宗教情懷和大道本無的無限玄想。

下面介紹一首道教音樂歌曲,中國道教音樂嘆文
《嘆文》為道教超度科儀《薩祖鐵罐施食》中的一段。
歌詞原文如下:
伏以﹐三涂拷對﹐六道循環。生于萬國九州島之地﹐出于五岳四瀆之中。春秋之時﹐反亂真君草主﹔戰國之時﹐并吞南朝北朝。晉宋齊梁﹐棺槨盡埋于曠野﹔周秦吳魏﹐尸骸俱葬于荒坵。春去秋回﹐四時不逢于祭祀﹔寒來暑往﹐八節罕遇于香齋。凄凄慘慘﹐使用錢財那有﹔謳謳歌歌﹐穿吃衣食并無。凍得皮開皮開又肉綻﹐餓得形瘦和骨枯。
老的少的﹐悲悲切切﹔大的小的﹐哭哭啼啼﹔瘸的跛的﹐扶籬摸壁﹔聾的啞的﹐擺手搖頭﹔
癱的瞎的﹐扯扯拽拽﹔強的弱的﹐鬧鬧吵吵。冷清清﹐餓渴難忍﹔淚汪汪﹐苦痛傷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