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日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4000年前,我國就出現了最早的擇日書籍,可見擇日不僅僅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習俗,還是一門學科,俗稱擇日學。中國人們在舉行重大活動之前,會習慣性地進行擇日,以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這充分體現了人們趨吉避兇的本能。那么,結婚作為一種重大活動,它在擇日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就跟大家談一談,結婚擇吉日法。
在結婚擇吉日法中,人們會先確定好結婚的年份。一般來說,雙春之年或閏月之年是人們的最好選擇。當然如果有一個年份既是雙春之年,又是閏月之年,那更好不過了。所謂雙春之年,指的是有兩個立春的年份;而閏月之年,指的是有13個月份的年份,人們對于這兩種年份都有美好的寄托。如,人們認為在雙春之年結婚,有利于繁衍后代、綿延子嗣。古代的時候,子嗣是人們特別看重的,這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什么會在雙春之年結婚了。另外,人們認為在閏月之年有利于家庭和睦,所以閏月之年也是人們選擇結婚年份時的首要選擇。
在結婚擇吉日法中,人們還要選擇結婚的月份。選擇月份的時候,主要以新娘的生辰八字為主,綜合分析,選出大吉日和小吉日。當然,用男方的生辰八字選擇結婚月份也是可以的。此外,在選擇結婚月份時,我們還需避開男女雙方親人,也就是雙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生日。如果父母已經去世,那就要避開他們的生日和忌日,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選擇完月份,就該選擇結婚日子了。眾所周知,我們在選擇結婚吉日時要避開三娘煞。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避開楊公忌日。
楊公忌日指的是什么呢?傳說以前有一位姓楊的老人,他有十三個兒子,并以此為傲,人們都很羨慕他。有一次他調侃著說,自己有13個兒子,不怕沒人養。誰料,在他說完這句話后,他的兒子相繼死去,每一個月都有兒子死亡,到最后一個不剩。13個兒子的忌日,就是我們所說的楊公忌日,這13個日子包括正月十三、二月二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等等。楊公忌日被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因此不僅結婚的時候不會選擇這13個日子作為吉日,其他喜慶的活動,如滿月酒、百天等,也不會在這13天進行。
以上就是結婚擇吉日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大家有結婚擇吉的需要,建議最好找經驗豐富的擇吉大師,幫你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結婚吉日,以確保結婚的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