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道觀里面,常常看到道長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里翩翩起舞。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道教法事。道場是指道教宮觀中道士設壇作法、上章奏表的一種宗教法事活動儀式,也是道教教義文化活動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道場有兩種含義:(一)凡是修宮建廟,設壇演道渡人的道教活動場所都可以稱之為道場,是廣義的一種。(二)宮觀專門擇日立壇演行法事,祈福迎祥的宗教文化儀式活動稱之為道場。為狹義的一種。在道教界,把為國為民,消災解難,祈福延壽,風調雨順,國運昌盛的表達心愿與方法儀式,主要體現在道場法事活動中。道場法事又稱之為齋醮。最大、最隆重的齋醮共為三種類型,即周天大醮、普天大醮羅天大醮三種。這種法事參加的人數眾多,動用的財力、物力巨大,場面宏偉,氛圍濃郁。因為條件的限制,一般的宮觀、個人是沒有能力舉辦的。齋醮大致有三種:
1、祈福迎祥道場,亦稱之為陽事道場。一般設立的壇有斗壇、三官壇、祈福壇、延壽壇、祈雨壇等。主要諷誦的經典有北斗經三官經血湖經十王經灶經皇經鐵罐施食等及各種法事科儀。陽事道場主要是根據老百姓的心愿所舉行的祈福迎祥、祛病延壽、順星轉運的法事活動,通過有修行、道行高深的高功法師,掐訣念咒、作法誦經、踏罡步斗、焚化疏文將信士的祈求心愿上奏天庭,做到人神溝通,而獲得神靈的默佑。陽事三天道場一般為以下流程(除去功課經):第一天:開壇、取水、安水、蕩穢、揚幡、掛榜、三清表、三元表、凈廚。第二天:祝將、天地表、皇經、玉皇大表、祀灶、拜玉皇寶懺。第三天:朝幡、三元經、三元寶懺、落幡、下榜、普謝(或稱越廟)、回向。
2、度亡道場,亦稱之為陰事道場。是專門為已經死去的亡靈設立的度亡道場,因為人活的時候因有七情六欲、三業六根種種欲望的需求而犯下這樣或者那樣的罪過愆憂,死亡后因罪業牽纏而魂系幽冥陰司,囚鎖于酆都地獄,沉滯在昏暗之中,一時不能超生而受無量之苦。道教認為通過法事、誦經懺罪、符咒破滯,仰仗道力,早早獲得超生。《道經》中有這么一句話:萬罪全消一卷經,可見經功浩力不思義;《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南征,征戰死亡人數甚重,在回來的路上亡靈陰魂不散、陰氣彌漫,凄凄慘慘,士兵染疾,疫癘甚重,就立即設壇作法,念經誦咒,朗讀祭文,焚香化紙,不久陰霾散退,得以順利班師回朝。陰事三天道場一般這樣安排:第一天:開壇、安靈、取水、安水、蕩穢、揚幡、掛榜、三清表、三元表、凈廚。第二天:祀灶、三元經、三元寶懺、攝招、度橋、沐浴、朝真、祭孤、朝靈。第三天:朝幡、救苦經、救苦懺、十王轉案、破五方、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燈。
3、陰陽兩利道場。一般是逢祖師圣誕、道士冠巾、開壇傳戒等。開光法事科儀儀式中含:清凈、請神、發旨、發令、七星、八卦、入神、敕筆、敕鏡、敕雞、開光、發毫等十二種科儀才完成,使恭請的神靈匯聚神像,藉此借助衪的威靈,使供奉者運氣好轉,求財謀事都能得心應手,方可安座家中或廟堂,供人參拜,庇佑平安。所謂開光,就是要把自然界的日、月、星三神靈光接引到廟堂里來,使廟堂里供奉的神像們,承接天地之靈氣,造化萬民之福祉。一個人的修為是有一定限度的,雖然每天修持誦經,只能為自己營造福田,并不能獲得道法之真諦。只有參拜了開過光的神像,神像才能憑借它所具有的真靈,使你心靈開竅,頓悟玄門之奧旨,以達上善若水的無尚境界。道場法事與老百姓有何關系?道場法事其產生的意義旨在:傳道演教,普救天下蒼生,與民眾生活中的吉兇禍福、成敗興衰有著密切聯系。道教認為:國運不順,澇旱蝗蟲成災,人若時運不濟,多逢憂患,有失盜、斗訟、刑法、獄牢、婚乏、工作不順、多犯小人,破財、六親不和、疾病纏綿不愈、或者先人去世、家宅不安、冤家尋仇,等諸多不利,種種不順,立即請行法事,可以祈福迎祥、運順財通、災星消退,吉星高照,陰陽調和。或升遷、或升學、或調動、或求財、或求婚,對自己的愿望有相應的獲得。舉行陰事道場可以令亡靈早日升天,不受冥司的煎熬,這么做是否管用,有些人聽了就覺得是迷信,感到不可信。靈于不靈,也不是千篇一律,全憑自己的虔誠、徹底的懺悔,亦取決于人們自身道緣的深淺,造化的大小,成心程度的大小。總之,誦經念咒有其不可思義的功德,上千年以來,一直是人們追求、信奉、行持、研究探討的一門玄奧的學問。在參加道場之前要齋戒沐浴。道場的靈驗與否,誠心是關鍵。莫道天宮遠,誠心福自來。只要我們誠心,自然能禳災災消,祈福福至,亡魂超生,陽眷安泰。常做的法事,許愿法事,即善男信女為了祈求事業成功,身體健康,便到神宮廟宇或當天云下眾神之前告許之法事,愿祈心想事成。暖愿法事即在許愿的法事之后,每年重暖前愿,為求神明持續為善男信女消災賜福,解禍為祥,身體健康,事業有成。還愿法事許愿以后,神靈降福得到感應,理當虔誠承諾答謝神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