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文簡單地說: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形式上與人之間交往的書信類似。疏文是信眾敬天祭祖語言信息的表達形式,是人們將自己所求的事由,通過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文字書...
“疏文”簡單地說:“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形式上與人之間交往的書信類似。疏文是信眾敬天祭祖語言信息的表達形式,是人們將自己所求的事由,通過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文字書于紙,徹于瑯函,焚化后由神職司(年月日時)四值功曹,飛云捧送天尊,再上達天庭,架起仙凡之間的橋梁,從而溝通人與神所表達的愿望,來實現人們所祈求的目的。
不同的法事需不同的疏文,如消災疏文、求子接嗣疏文、求功名疏文、求壽疏文等等,補財庫需用到補財庫疏文。補財庫疏文必須滿足一定的格式要求和內容要求才能行之有效。補財庫就是為自己財富圓滿,希望自己能夠財源滾滾,財庫充盈,并不再錢財流失。
求財祿自身要多做積德行善,多行善(留德比留財更重要)。其實人自身都有許多財,只是與宿世與此生所欠的債、所做的業有關。為什么老話有說:富不過三代,意思就是人有錢了,做的惡事就會多,也就會得到惡報。
也有古明訓【三代勤儉、一代開空】創業維艱,關于金錢不易求,就會特別珍惜,也會特別勤奮,到第三代,吃好、穿好、用的便利、花的輕松,橫豎錢伸手就有,不會去想錢從哪里來,如何來,怎樣來,又沒賺錢的經驗、理財的觀念,坐吃山空則是必然的成果。
由此可知人的福祿、財路是各有緣由,,守得住比賺得多、花的兇更重要,因此人常自嘆,沒有財庫守不住金錢,守不住金錢有兩種:

一種亂花錢亂買東西,橫豎花錢時,人就爽,事后又會后悔不已!
一種借錢給人拿不回來,出資工作他人賺錢,自己卻賠錢!賺錢后卻是他人享用,心有不甘,這種狀況下,來補財庫會比較快有感應,更有意想不到的好作用!
如果花錢成了習氣,沒錢也要借貸花用,只求自己享受不去想結果,又或許,仗財為惡,為富不仁,滿腹壞水的人,由于這是秉性,除了自己悔改外,怎樣補都沒用。比方:明知對方沒能力還錢,又愿意借貸給對方,只是貪心高利息,像這種心術不正的人,怨不得人,作繭自縛,這種狀況補財庫也沒用。
所有善信福主務必謹記并踐行:廣行善事,廣結善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