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桃花的美詩佳句,從古至今,真不少。只想說下那些,東施桃花!
陽春美景桃花,樹上開滿大媽。
景觀如此奇葩,嬌姿羞煞桃花!
1.《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2,《七律》毛澤東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3.《登廬山絕頂望諸嶠》東晉謝靈運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但欲掩昏旦,遂復經圓缺。捫壁窺龍池,攀枝瞰乳穴。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巒垅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4.題西林壁宋代: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5.夏日山中唐代:李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為什么文人韻士都喜歡以桃花為話題呢?原因很多。
一、桃花的自然狀態。
1.桃花品種多,有油桃、蟠桃、壽星桃、碧桃。
2.桃花花色多重瓣或半重瓣,有白、粉紅、紅等色。
3.桃花歷史悠久,是中國原生水果,后來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從波斯傳入西方,桃花的拉丁名稱Persica意思就是波斯。
4.桃樹在中國種植范圍極廣,東北除黑龍江的佳木斯、伊春以北,內蒙古布特哈旗、阿爾山以北地區,新疆除準噶爾盆地以北地區,華南除海南島及北緯23度以南地區不宜種植桃樹外,全國絕大多數省、直轄市、自治區均能栽培桃樹。
這么悠久的歷史,這么大的范圍,這么多的花色品種,能不引起文人韻士的青睞嗎?
二,桃花的意境多樣。《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詩經》中,桃的意象就不是單一的。
1.《園有桃》“園有桃,其實之肴。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現實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但不被人理解,因而郁悶憂傷的心情。
2.《桃夭》表現了對愛情、婚姻的祝福。宋·朱長文《次韻李子功留別之作》“采蘭無復養,嬰此終天悲。家空弱妹長,恐失桃夭時。”
3.春秋時期“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戰功彪炳,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要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結果三人都羞愧自殺。晏子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齊景公的三個威脅。這個故事也被寫進古詩。漢《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李白《懼讒》“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眾女妒蛾眉,雙花競春芳。”宋元明都有這個題材的詩作。
4.東晉陶淵明寫了《桃花源記》虛構了一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環境,以后桃花源也是詩人的喜愛題材。從南北朝時就有徐陵《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庾信《詠畫屏風詩》五“逍遙游桂苑,寂絕到桃源。”唐朝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元稹、劉禹錫都有“桃源”的詩句。
5.唐朝的崔護寫了一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用來用來形容想念故人的心情。后來這也成了一個桃花的意境。柳永《滿朝歡》“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陸游《春晚村居雜賦絕句》“一篙湖水鴨頭綠,千樹桃花人面紅。”都是詩詞名句。
6.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一個朋友家開個學館。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愿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學館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后來就把老師稱作園丁,學生為桃李。唐盧綸《東潭宴餞河南趙少府》“可憐桃李樹,先發信陵門。”宋華岳《上運管張平國》“愿把恩風散寰宇,盛栽桃李作門生。”范仲淹《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裁培盡桃李,棲止皆鸞皇。”都是這個意思。

7.桃花自古是春天的象征。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黃巢《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8.有時桃李也喻爭榮斗艷、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唐李白《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一:“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白居易《酬劉和州戲贈》“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師戲贈》“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桃花如此多的意境更是文人韻士喜歡的詩詞話題。

